“视频叫码率,音频叫采样率”这两者的命名来自于它们在处理过程中所关注的不同方面和技术原理,具体的解释如下:
1. 视频:码率 (Bitrate)
视频的码率指的是在视频编码过程中,每秒钟传输的数据量,通常用比特每秒(bps)来衡量。例如,1 Mbps (兆比特每秒) 就代表每秒传输100万比特的数据。它衡量了视频数据的压缩效率和画面质量,以及视频文件大小的多少。
原理:
- 视频通常由帧(图片)构成,每帧都有一定的分辨率和颜色深度。
- 视频的码率表示每秒钟显示多少信息(视频数据)。这包括了每个视频帧的像素数、颜色深度(如RGB或YUV等)、帧率(每秒显示多少帧)以及压缩算法(如H.264、HEVC等)对这些信息的压缩程度。
较高的码率通常意味着更好的画面质量,因为更多的数据用来描述每一帧画面,但也会导致更大的文件大小。相反,较低的码率会使画质降低,但可以减少文件大小。
2. 音频:采样率 (Sampling Rate)
音频的采样率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声音信号进行采样的频率,通常以赫兹(Hz)表示,代表每秒钟采样的次数。例如,44.1kHz代表每秒钟进行44,100次采样。
原理:
- 声音是一个连续的模拟信号,我们通过在时间上对其进行离散化(即采样)来数字化它。
- 采样率表示每秒钟采集多少次声音信号的幅度,从而转换成数字信号。例如,在44.1kHz的采样率下,每秒钟会采集44,100个音频数据点。
较高的采样率能够更精细地重建原始声音信号,提供更好的音质,尤其是在高频部分的细节。但更高的采样率也意味着更多的数据量和更大的文件。
两者命名的原因:
- 视频:码率,因为视频内容通常是由大量的图片(帧)组成的,码率实际上表示了每秒钟传输多少数据来描述这些帧。它关注的是“数据量”的问题,所以称为“码率”。
- 音频:采样率,音频是通过对连续的模拟信号进行离散化(采样)来表示的。采样率关注的是单位时间内对音频信号的采样频率,因此被称为“采样率”。
总结:
视频的码率指的是每秒传输的“数据量”,它影响视频的画面质量和文件大小。
音频的采样率指的是每秒钟对声音信号采集的“次数”,它影响音频的音质和数据量。
这两者命名上有差异,是因为视频和音频的处理方式不同,一个强调“数据传输量”,一个强调“采样频率”。